close

sdfsdf dfg sddsf dfg dfgfg 

杜拉克影響我的一本書、一句話…主題學習   企業菁英談:杜拉克影響我的一本書、一句話…杜拉克曾經在他的自傳中說他喜歡做個「旁觀者」,因為他認為從各種角度去觀察一個人是最有趣的事情。但世人又是如何看待這位現代管理之父的呢?透過4位台灣企業界和文化界的杜拉克專家,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、描繪這位管理大師的理念、影響與歷史地位。Q1:杜拉克一向被譽為「大師中的大師」,你怎麼看待杜拉克的歷史定位?Q2:杜拉克最令你佩服的地方是什麼?影響你最深的地方是什麼?Q3:最記得杜拉克說的哪一句話?Q4:最喜歡杜拉克的那一本著作?Q5:台灣的學術界或企業界,最需要從杜拉克的觀點中得到什麼啟發?Q6:請用一句話來表達你對杜拉克的評價?悅智全球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/黃河明 A1:杜拉克是最先由企業中發現「管理者」的存在,並促成管理學研究的大師。A2:他常能在觀察社會現象中發現新的趨勢,例如知識工作者和知識密集的企業等現象,令人佩服。A3:「領導者是做對的事,管理者則是把事情做對。」這句話使我從年輕時就思考哪些是對的事。A4:《工業人的未來》(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),這本書提出了工業社會的新機會和尋求健全社會的方向,充滿對人類社會的關懷。A5:台灣正由工業型社會要轉型,學界和企業界可以學習他山精神,思考並指引社會和國家的方向。A6:結合經濟管理和人文社會的偉大思想家。遠流諮詢管理顧問CEO資深顧問/詹文明 A1:1945年11月6日,杜拉克發明了管理學。管理學可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創新之一,因為管理的應用不只限於企業,還包括了非營利組織和政府,所以其影響力是非常深遠的。韓第(Charles Handy)曾經說過,杜拉克是第一位管理大師,也是最後一位大師,可見杜拉克的歷史地位是永恆的,堪稱是永遠的管理學教父。A2:我研究杜拉克20年來,最佩服的就是他的動態系統的思維模式,能夠將相關的或不相關的資訊,整合出一套有目的、有條理、有系統的概念創見,例如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、效率與效能、知識工作和知識工作者等等,而這些觀念都突破了時空的限制,歷久彌新。至於我從杜拉克身上所得到的最深體會,我稱為「剝洋蔥理論」。就是看問題時要一直剝到核心,將雜思、雜訊釐清,直探問題本質,進而得到明確、簡單、清晰、具體的一套可操作的價值觀。這一點不但影響我的個人,也影響了我的事業、家庭和價值觀。A3:杜拉克在《有效的經營者》(The Effective Executive)這本書的第3章,要讀者去思考:「我能貢獻什麼?」,這是杜拉克與眾不同的地方,也讓我覺得很有震撼力。一般人都會講如何追求成功,但是這樣只會考慮到自己;杜拉克講如何貢獻,就會讓人反省,考慮到整體。所以杜拉克講求要在「內在責任」(Commitment)的小我和「外在責任」(Account-ability)的大我中取得平衡,他認為這是任何一位知識工作者都必須要承擔的。他的這句話曾經帶給年輕的吉姆.柯林斯(Jim Collins)很大的啟發,同樣也給我很大的啟發。A4:我個人最喜歡《管理學:任務、責任、實務》(Management: Task, Responsibility, Practice),這本書分別是《有效的經營者》《杜拉克的管理聖經》(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)以及《明日的地標》(Landmarks of Tomorrow)這3本著作的綜合。20年來,我將這本書看了20遍,每一次讀完都有不同的體會。在這本書中當中,杜拉克將管理知識系統化,符合了管理在實踐上的需求。我曾為這本書寫了一段話:「管理是觀念而非技術,自由而非控制;管理是實務而非理論,績效而非潛能;管理是責任而非權力,貢獻而非升遷;管理是機會而非問題,簡單而非複雜」,這也是我對這本書鑽研20遍之後的心得總結。A5:台灣的企業應該要重視人才開發,因為一般企業多重視事業的發展,例如店數的擴充、增加國際化的程度等等,但是杜拉克覺得這是不對的,因為這樣的觀念會讓企業只想做大、不想做好。他認為企業要做好,一定要注重人才開發,而要做好人才開發,首先要不斷發掘人才,給他們機會發揮;其次要注重能力的開發,如此才能造就一個好的企業。奇異(GE)前總裁傑克.威爾許(Jack Welch)也曾經說過,他有70%的力氣是花在人才開發上,這就是杜拉克給他的建議,也讓奇異成為全世界最成功的企業之一。A6:「永遠的杜拉克」是我對他的評價。杜拉克雖然走了,但是他為我們留下了無限的資產。如果我們能夠善用這些資產,杜拉克的精神仍將永遠長在。王品餐飲集團董事長/戴勝益 A1:全球唯一「能夠預言50年之後」人類社會的大師。A2:(1)「顧客是企業存在的目的」的概念。(2)「公司經營不能炒短線」的理念。A3:「停止成長創新,就是步向死亡」,因為「以動治(制)靜」是存活的第一步。A4:《經濟人的末日》(The End of Economic Man)一書。因為主導「自由經濟」必勝的全球信念。A5: 最要緊的是杜拉克的「用成效來管理,用目標來管理,而非用監督來管理」。因為這個概念是讓企業家「大器」的開始。A6:空前絕後。《新新聞》周刊發行人兼總主筆/南方朔 A1:近代在談管理的人裡頭,我認為杜拉克是談得最好的。一般人在談管理多半只注重管理技術化的一面,但是杜拉克談管理是更深刻的,有很深厚的思想底蘊,這從他的自傳《旁觀者》(Adventures of Bystander)當中就可以看出來。我想當代談管理的學者當中,大概只有韓第(Charles Handy)在這方面能跟他相提並論。A2:杜拉克有一點令我很佩服,他可說是最早發現經濟學家熊彼得(Joseph Alois Schumpter)理論重要性的人。因為熊彼得的觀點在他生前並沒有引起很大的迴響,但是經由杜拉克的發揚,可以說讓熊彼得的理論再度復活。現在只要談到「創新」這件事,就一定會提到熊彼得,由此可見杜拉克思想之淵博,以及他領先時代的觀察。A3:杜拉克說過的名言太多了,不勝枚舉。A4:杜拉克的書我幾乎全看過,但他有一本著作很少有人提到,我卻很喜歡,就是《斷絕的年代》(The Age of Discontinuity),也有人翻成《不連續的時代》。這本書早在1960年代就已經出版,但卻已點出了20世紀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和問題,例如現在大家都在談的微利時代等等。後來杜拉克的許多著作,其實等於是在為這本書的觀點做註解。A5:在我看來,台灣的經濟研究有一個問題,就是重產業、重個體,卻不重總體層面,如政治經濟學或是經濟史等等。如果從這樣的角度去觀察企業的經營,往往會「倒果為因」,比如說找成功的案例去探討其成功的原因,找失敗的案例去探討其失敗的原因,其實是沒有多大意義的。而杜拉克則是用一個宏觀的角度去看事情、找出其中的趨勢脈絡,他這種宏觀的觀察與思考方法值得我們學習。A6:能預見時代趨勢,並且兼具人文關懷的思想家、哲學家。(更多精彩內容請見《經理人月刊》,採訪.整理/鄭君仲)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

 

好站連結:http://exeaibifvtld.pixnet.net/blog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wxgrrl 的頭像
wxgrrl

过头

wxgr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